圆木桩施工后的验收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需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材料及外观验收
1. 材质检查:核对木桩材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杉木、松木等),表面无腐朽、虫蛀、裂缝等缺陷,直径误差不超过±10mm。
2. 防腐处理:检查防腐剂涂刷是否均匀,渗透深度≥5mm,桩顶及切口处应做加强防腐处理。
二、安装质量验收
1. 垂直度检测:使用全站仪或吊线锤抽查垂直度偏差≤1%,倾斜桩需进行纠偏或补桩。
2. 桩间距及排距:实测桩间距与设计值误差±50mm内,梅花形布桩时排距误差≤5%。
3. 桩顶标高:桩顶高度误差控制在±30mm内,超高处需截桩,低洼处需补桩或垫层处理。
4. 桩体入土深度:通过施工记录结合抽测验证,入土深度≥设计值,桩端需进入持力层。
三、连接及防腐强化验收
1. 桩间连接:采用铁丝或钢箍加固的相邻桩体,连接间距≤1.5m,接头处防腐需完整无漏涂。
2. 桩顶处理:截桩面应平整并涂刷沥青等密封材料,防止水分渗入。
四、整体稳定性检测
1. 位移观测:施工后3天内每日监测桩体水平位移,累计位移量≤20mm。
2. 抗拔试验:随机抽取3%~5%木桩进行静载试验,承载力≥设计值的1.2倍。
五、资料核查
1. 查验材料合格证、防腐处理记录、施工日志及隐蔽工程验收单。
2. 核对桩位平面图与实际施工的一致性,偏差超过50mm需标注说明。
注意事项:雨天验收需重点检查桩周排水情况,沿海地区应加强防腐层检测。发现桩身开裂或位移超标时,需采取补桩或注浆加固措施。验收结果应形成书面报告,由建设、监理、施工三方签字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