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云森木业有限公司

河道木桩在软土地基中的施工要点是什么?

信息来源:www.yunsenmuye.com   2025-07-23 09:20:18

河道木桩在软土地基中的施工需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材料特性及环境因素,以下是关键施工要点:

一、前期勘察与设计

1. 地质勘察:通过钻孔取样确定软土层厚度、含水率、抗剪强度等参数,评估地基承载力及压缩性,明确木桩持力层位置。

2. 桩基设计:采用摩擦桩或端承桩形式,桩长需穿透软土层进入稳定地层0.5-1.0m。桩间距通常为桩径的2-3倍(建议0.8-1.5m),梅花形布置增强整体性。

二、材料处理

1. 木材选择:优先选用防腐性强的松木、杉木或经过CCA(铜铬)处理的硬木,含水率≤25%,直径20-30cm,长度6-12m。

2. 桩端处理:削尖桩头(锥角30°-45°)并加装钢制桩靴,减少贯入阻力。桩顶套设钢箍防裂。

三、施工工艺控制

1. 打桩方式:

- 优先采用静压沉桩(压力值控制在200-400kN),次选低频振动法(频率8-12Hz),避免冲击式打桩引发土体扰动。

- 沉桩速率≤1m/min,贯入度0.5m应<5cm/10击。

2. 施工顺序:

- 从河道中心向两岸对称施工,多排桩时遵循"先内排后外排"原则。

- 分段跳打,间隔≥3倍桩径,减少挤土效应。

3. 垂直度控制:使用双经纬仪实时监测,偏差≤1%,倾斜超标时需纠偏或补桩。

四、质量保障措施

1. 接桩处理:采用钢套筒+环氧树脂胶接,接头距地面>2m且错开布置。

2. 截桩控制:桩顶高出设计标高10-15cm,采用环形切割机平整截桩。

3. 排水固结:打桩后铺设30cm碎石垫层,预压荷载保持7-14天,加速孔隙水排出。

五、生态防护

1. 施工期围堰内设置沉淀池,控制悬浮物浓度<50mg/L。

2. 桩间种植芦苇、等挺水植物,利用根系增强岸坡稳定性。

施工后需进行为期3-6个月的位移监测,允许沉降量≤50mm,水平位移≤30mm。通过综合控制可有效提升木桩结构在软基中的服役性能,实现承载力150-300kPa的设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