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木桩的端头形状根据工程需求、地质条件及施工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平头端(平切端)
平头端是基础的端头形式,通过锯切或斧削将木桩端部加工成平整的横截面。其结构简单、加工便捷,适用于对承载力要求较低或临时性工程(如围堰、简易挡土墙)。在硬质地层中,平头端可提供较大的接触面积,减少桩体下沉阻力。但需注意,若端部纤维未加固,长期使用可能出现开裂问题。
2. 尖头端(锥形端)
通过削切形成锥形,分为圆锥形和棱锥形两类。圆锥形适用于松软土层(如淤泥、砂土),可显著降低贯入阻力;棱锥形(如四棱锥)则用于含碎石或密实黏土的地层,其棱角结构能破碎障碍物,提高穿透性。尖头端需结合桩锤击打或振动沉桩工艺,常用于性基础工程。
3. 斜切端
将端部切割成30°-60°斜面,主要用于防止木桩打入时端部劈裂。斜切方向多与木纹垂直,可分散冲击应力,适用于纤维结构疏松的木材(如杉木)。此类端头在临时支护或低冲击能量施工中较为常见。
4. 扩径端(蘑菇头)
通过热处理或机械扩径工艺增大端部直径,形成类似"蘑菇头"的鼓形结构。其优势在于扩大承载面积,提升抗压和抗拔性能,适用于软土地基或需高抗拔力的场景(如码头桩基)。扩径端需配合防腐处理,以避免因加工损伤导致的腐朽风险。
5. 复合加固端
在端部嵌入金属箍、钢套或灌注树脂,形成增强结构。金属箍可防止开裂,钢套能提高穿透硬岩层的能力,树脂灌注则用于修复已有损伤的桩体。此类端头多用于特殊地质条件或高等级工程,成本较高但耐久性显著提升。
选型要点
端头形状的选择需综合考量木材种类(如松木硬度较高适合尖头)、地层特性(硬岩层需棱锥尖头)、荷载类型(抗压桩宜平头,抗拔桩宜扩径)及施工设备(振动沉桩适配斜切端)。特殊情况下还可定制阶梯形端头或组合形状,以满足复杂工程需求。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端部防腐处理(如焦油浸渍)均为延长桩体寿命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