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木桩的尺寸误差允许范围主要依据其用途、加工标准及行业规范而定,通常涉及直径、长度、直度、表面质量等参数。以下是常见技术要求的概括性说明:
一、直径误差
1. 常规标准
未加工原木桩的直径误差通常允许±2%~5%。例如,标称直径200mm的原木桩,实际直径范围约为190~210mm(±5%)。若需精密加工(如建筑桩基),误差可能收紧至±3%以内。
2. 分级差异
根据GB/T 143-2017《原木检验标准》,直径按分段测量:
- 小径材(≤14cm):允许±1cm误差;
- 中径材(14-24cm):允许±1.5cm;
- 大径材(≥24cm):允许±2cm。
二、长度误差
1. 通用要求
长度误差通常按±10~30mm控制,具体分档:
- ≤1m:允许±10mm;
- 1~3m:±15mm;
- >3m:±20mm。
2. 特殊场景
景观工程用原木桩对长度要求较宽松(如±50mm),而结构桩基需严格执行±10mm标准。
三、直度偏差
每米长度内的弯曲度不得超过3mm,全材长弯曲高度需小于总长的1.5%。例如6m长的桩,弯曲高度应≤90mm。
四、表面质量
1. 树皮与裂纹
树皮残留率通常≤10%,径向裂纹深度不超过直径的5%,且不得贯穿截面。
2. 节疤限制
受力部位活节直径需小于材径的1/4,死节需修补或剔除。
五、影响因素
1. 木材特性
硬木(如橡木)收缩率较高,干燥后尺寸误差需额外预留0.5%~1%余量。
2. 加工工艺
蒸汽定型或防腐处理可能导致0.3%~0.8%的二次形变,需在初始误差中预留补偿空间。
六、执行优先级
具体项目应以合同技术条款或GB 50206《木结构施工规范》等专项标准为准。出口产品还需符合FSC认证或EN 13009等要求。
注:实际应用需结合木材含水率(通常要求≤18%)、测量基准点(以大头端或中径为准)等细节综合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