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岸木桩作为水利工程、河岸防护等领域的重要材料,其运输与存储损耗率受多种因素影响,通常在1%-5%范围内波动,具体需结合实际情况分析。
一、运输损耗(1%-3%)
运输环节损耗主要源于装卸碰撞、长途颠簸及气候影响。若采用普通卡车运输且路况较差,木桩表面磨损、端部开裂概率较高,损耗率可达2%-3%;短途运输或使用固定架保护时,可降至1%以内。装卸过程中机械操作不当可能导致局部断裂,人工搬运则可能因抛掷造成隐性损伤。此外,未做防水处理的木桩在雨雪天气运输易受潮霉变,进一步增加损耗。
二、存储损耗(2%-4%)
存储阶段的损耗与场地条件和管理水平密切相关。露天堆放时,日晒雨淋会导致木材开裂变形,南方潮湿地区还可能引发真菌侵蚀,年均损耗率可达3%-4%。若采用防雨棚遮盖并配合垫木架空,损耗可控制在2%以内。虫害是另一大风险,未经防腐处理的松木等软木桩在虫蚁活跃区域半年内蛀蚀率可能超过5%。堆码过高(超过4层)易造成底层木桩压损,倾斜堆放可能引发结构性弯曲。
三、关键影响因素
1. 材料特性:硬木(如橡木)抗损性强于软木,防腐处理可降低生物侵蚀风险;
2. 包装方式:端部加装金属箍、整体缠绕绷带可减少运输损伤;
3. 存储周期:超过6个月长期存储时,损耗率可能以每月0.2%-0.5%递增;
4. 气候环境:温差大、湿度高的地区损耗率普遍较高。
优化建议:选择带防水涂层的防腐木桩,运输时使用集装箱或加装缓冲垫,存储区应保持通风干燥并定期喷洒防虫药剂。通过精细化管理,可将综合损耗率压缩至2%以下,对于单价较高的硬木桩(如菠萝格),建议购买运输险以规避风险。实际采购时应按3%-5%的损耗系数预留余量,复杂项目可委托第三方进行损耗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