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岸木桩防腐处理效果的检测需结合多维度方法,以确保其防腐性能符合工程要求,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开展:
1. 外观检查
通过目测或放大镜观察木桩表面是否均匀覆盖防腐层,有无开裂、脱落或虫蛀痕迹。处理后表面应无明显变色或霉斑,边缘及接缝处需重点检查,避免防腐剂渗透不均。
2. 渗透深度检测
采用钻孔取样法(如取芯钻)截取木桩横截面样本,使用化学显色剂(如含铜防腐剂可用铁试剂)测试防腐剂渗透深度。根据《LY/T 1926-2020 木材防腐剂性能评估标准》,渗透深度需达到芯材厚度的85%以上。沿海或高湿环境要求更高。
3. 防腐剂保留量测试
通过实验室化学分析法(如原子吸收光谱)测定单位体积木材中有效防腐成分(如CCA、ACQ中的铜含量)。对比处理前后的数据,需符合《ASTM D1760》等标准规定的保留量阈值。
4. 物理性能检测
使用电阻式含水率仪检测木材含水率(需≤20%),高含水率易导致防腐失效。同时进行硬度测试(如Janka硬度计),防腐处理后的木材力学强度不应显著下降。
5. 加速老化试验
对样本进行循环湿热试验(如72小时浸水+烘干循环)或盐雾试验,模拟长期环境侵蚀后观察腐蚀程度。对比未处理木桩,防腐处理组质量损失率应≤5%。
6. 生物检测法
将处理后的木桩样本暴露于白蚁活跃区域或真菌培养环境,定期观察6个月至1年内的生物侵蚀情况,评估实际防腐效果。
注意事项:检测需在防腐处理完全固化后进行(通常为处理后2-4周),并依据工程等级选择检测频率。对于重点水利工程,建议结合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无损检测,快速筛查防腐薄弱区域。检测结果需形成书面报告,作为工程验收及后期维护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