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岸木桩在运输过程中需采取科学的固定措施,以确保其稳定性、安全性并减少运输损耗。以下是常见的固定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运输工具选择与基础防护
1. 车辆适配:选择平板卡车或带护栏的运输车,车厢长度需匹配木桩长度,避免悬空过长(一般不超过车体1/3)。超长木桩需申请特种运输许可并加装警示标志。
2. 防滑处理:在车厢底部铺设橡胶垫、草帘或防滑毯,增大摩擦力;对于表面光滑的木桩,可包裹麻布或缠绕防滑绳。
二、分层码放与分隔固定
1. 分层码放:采用井字形交叉堆叠,每层木桩间插入10cm×10cm的木方作为隔垫,防止滚动摩擦。堆高不超过1.5米,需靠近车体中部。
2. 分区捆扎:使用高强度尼龙绑带(建议抗拉强度≥5吨)或钢丝绳配合紧绳器,每隔1-1.5米横向捆扎一道。捆扎点应避开木桩端部20cm脆弱部位,并在接触处加垫橡胶护角。
三、立体加固与限位装置
1. 端部固定:在车厢前后端设置可调节挡板或焊接角钢框架,限制木桩纵向位移。超长部分需加装红色反光标识。
2. 斜撑加固:对超高堆垛采用45°角钢斜撑与车厢底板焊接,形成三角形稳定结构。雨季运输时需额外覆盖防水篷布,并用网状绳索交叉固定。
四、动态监测与应急措施
1. 途中检查:每行驶100公里或经过颠簸路段后,停车检查绑带张力及木桩位移情况,及时调整松紧度。
2. 装卸规范:使用吊装带配合平衡梁进行装卸,严禁抛掷。吊点间距应大于木桩长度的2/3,吊运速度控制在10m/min以内。
注意事项
* 新砍伐含水率>30%的木桩需预留0.5%的收缩间隙
* 经防腐处理的木桩需避免与金属件直接接触,防止化学腐蚀
* 跨境运输需符合ISPM15国际木质包装检疫标准
通过上述措施,可有效降低运输损耗率至3%以下,同时满足GB/T 9174-2020《道路货物运输车辆载重利用规范》要求,保障驳岸木桩运输的安全性与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