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木桩因长期浸泡在水中,易受微生物、蛀虫、水流冲刷及干湿交替的影响,需通过防腐处理延长使用寿命。常见的处理方法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防腐三类,具体如下:
一、化学防腐处理
1. 防腐剂浸渍法
将木桩浸泡于防腐溶液中(如CCA、ACQ、铜唑等),通过加压或真空处理使药剂渗透木材内部。
- CCA(铬化酸铜):传统防腐剂,但含重金属,现多被限制使用。
- ACQ(铜铵化合物):环保型水载防腐剂,抗真菌和虫蛀,适用于淡水环境。
- 油类防腐剂:如煤焦油、,耐水性好,但气味大,多用于潮差区或盐碱水域。
2. 表面涂刷/喷涂
在木桩表面涂刷防腐涂料(如环氧树脂、沥青漆),形成防水保护层。适用于短期防护或辅助处理,需定期维护。
二、物理防腐处理
1. 炭化处理
高温(180-250℃)烘烤木材,破坏内部营养物质,降低吸水性,提升防腐性能,但可能降低木材强度。
2. 干燥处理
通过自然风干或烘干减少含水率(低于20%),抑制真菌滋生,常作为防腐预处理步骤。
三、生物防腐技术
1. 天然提取物处理
使用单宁酸、植物精油(如印楝素)等天然物质浸渍木材,环保但持久性较差,需与其他方法结合。
2. 生物改性
利用真菌或酶预处理木材,改变其结构以增强抗腐性,尚处于研究阶段。
四、其他方法
- 包覆法:用塑料、金属套筒包裹木桩,隔绝水分和生物侵蚀,成本较高但效果持久。
- 深埋法:将木桩埋入河床稳定层以下,减少与腐蚀介质的接触,适用于特定地质条件。
选择建议
淡水环境推荐ACQ或铜唑处理;盐碱水域可选油类防腐剂;对环保要求高时可采用炭化或天然提取物。处理前需对木材进行干燥和去皮,处理后需静置养护1-2周以确保药剂固化。综合成本、环境与耐久性,化学浸渍法仍是主流方案,但需遵循环保标准以减少对水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