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桩木存储场地的合理规划与管理直接影响木材质量及施工安全,需满足以下要求:
1. 场地选址与环境要求
- 地势与排水:场地应选在地势较高、平坦且排水良好的区域,避免低洼积水导致木材受潮腐烂。周边需设置排水沟或斜坡,确保雨水及时排出。
- 地面处理:地面需硬化(如混凝土或碎石铺设),或使用枕木、托盘垫高木材,与地面保持至少20厘米距离,防止底部霉变。定期清理杂草、杂物,减少虫害滋生。
2. 堆放规范
- 分层码放:木材应分类堆放(按规格、材质区分),采用井字形或平行式码放,层间用垫木隔开,间距保持5~10厘米以利通风。堆高不宜超过3米,防止倾倒。
- 防火间距:堆垛间预留1.5米以上通道,与周边建筑物保持10米以上安全距离,避免火势蔓延。禁止烟火,配备灭火器、消防沙池等设施。
3. 防潮防损措施
- 遮盖保护:顶部加盖防水篷布,避免日晒雨淋,但需预留侧面通风口,防止内部湿气积聚。长期存储时可涂刷防腐剂,降低腐朽风险。
- 虫害防治:定期喷洒防虫药剂,检查虫蛀痕迹,及时隔离处理受损木材。
4. 安全管理与维护
- 监控与巡查:设置围栏及监控设备,防止。每日巡查堆垛稳定性及周边环境,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 先出原则:记录入库时间,优先使用存储较久的木材,避免长期积压导致变质。
5. 交通与合规性
- 运输便利:场地靠近施工区域,道路宽度满足运输车辆进出,避免二次搬运损耗。
- 合规要求:符合环保、消防等法规,避免污染周边环境。
通过科学规划与严格管理,可有效延长打桩木使用寿命,保障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