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木桩经过防腐处理后,其颜色通常会发生一定变化,具体表现因防腐工艺和材料而异,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 防腐剂成分的直接染色作用
含铜类防腐剂(如ACQ、CCA)会与木材中的单宁酸发生化学反应,使木材表面呈现浅绿色调,尤其在松木等软木上表现明显。焦油类防腐油则会渗透至木质深层,形成深褐色至黑褐色的油润外观。部分新型环保防腐剂采用有机配方,虽无重金属显色,但药剂本身的淡黄色仍会使木材原色偏暖。
2. 处理工艺的温度影响
高温高压处理工艺(如热改性木)通过160-230℃的密闭环境改变木质素结构,会使木材整体色调加深,产生均匀的咖啡色至巧克力色渐变。真空浸渍法则因药剂渗透深度差异,可能形成由表及里的颜色分层现象。
3. 木材种类的显色差异
不同树种对防腐处理的显色响应差异显著。例如杉木经铜基防腐处理后绿色调较浅,而橡木因单宁含量高则显色更深。水曲柳等纹理致密的硬木颜色变化幅度通常小于软木。
4. 时间维度的颜色演变
处理初期1-3个月内,防腐剂活性成分持续氧化会导致颜色逐渐稳定。长期户外暴露后,紫外线会使表层颜色褪至灰白色,与未处理木材的自然风化不同,防腐木的褪色过程更为缓慢且表层不易粉化。
建议用户根据使用场景选择处理工艺:景观工程可选显色明显的防腐剂增强质感,建筑结构件宜采用颜色稳定的热改性处理,装饰性用途则可选择染色型防腐剂统一色调。处理后3-6个月是颜色稳定期,此时进行木蜡油涂装可获得佳固色效果。